佛教中的无神与虔诚

如果无神论是对神或神的信仰缺乏,那么实际上许多佛教徒都是无神论者。

佛教与信仰或不信仰上帝或众神无关。 相反,历史悠久的佛陀教导说,相信神对那些寻求实现启蒙的人没有帮助。 换句话说,佛教不需要神,因为这是一种实用的宗教和哲学,强调信仰或神灵信仰方面的实际结果。 因此,佛教被更准确地称为无神论而非无神论者。

佛陀还清楚地表明他不是神,只是被“唤醒”了最终的现实。 然而,在整个亚洲,发现人们向佛陀或佛教画像中的许多明显神话人物祈祷是很普遍的。 朝圣者涌入据说装有佛陀遗物的佛塔。 一些佛教流派非常虔诚。 即使在非情感学校,如上座部(Theravada)或禅宗(Zen),也有一些仪式,包括鞠躬并向祭坛上的佛像供奉食物,鲜花和香火。

哲学还是宗教?
西方有些人认为佛教的这些虔诚和敬拜方面是对佛陀原始教义的破坏。 例如,萨姆·哈里斯(Sam Harris)是一位公认的无神论者,他对佛教表示钦佩,他说佛教应该被佛教徒带走。 哈里斯写道,如果能彻底消除宗教的“天真,虔诚和迷信”陷阱,佛教会更好。

我讨论了佛教是其他哲学还是宗教的问题,认为佛教既是哲学又是宗教,并且不需要整个“哲学与宗教”的论点。 但是哈里斯所说的“天真,虔诚和迷信”的符号呢? 他们是佛陀教义的败坏吗? 理解差异需要深入研究佛教的教学和实践。

不要相信信念
与佛教无关的不仅仅是信仰神。 各种信仰在佛教中的作用与许多其他宗教不同。

佛教是通往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现实的“醒来”或开悟的途径。 在大多数佛教流派中,人们都知道,启蒙和必杀技是不能用语言来概念化或解释的。 他们必须亲密生活才能被理解。 简单地“相信启蒙”和必杀技是徒劳的。

在佛教中,所有学说都是临时的,并由其技巧来判断。 梵文中的这个词是upaya或“熟练手段”。 任何允许实现的学说或实践都是一本大话。 教义是否真实不是重点。

奉献的作用
没有神,没有信仰,但是佛教鼓励奉献。 怎么会这样?

佛陀教导说,实现的最大障碍是“我”是一个永久,完整,自治的实体。 通过自我的幻觉,实现才得以实现。 奉献是打破自我纽带的一种努力。

因此,佛陀教导他的门徒要培养虔诚和崇敬的精神习惯。 因此,奉献不是佛教的“腐败”,而是佛教的一种表达。 当然,奉献需要一个对象。 佛教徒奉献什么? 随着对教导的理解加深,这个问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被澄清,澄清和回答。

如果佛陀不是神,为什么向佛像低头呢? 人们只能低下头对佛陀的生活和实践表示感谢。 但是,佛陀的身影也代表着启蒙本身和万物的真正无条件本质。

在我最初了解佛教的禅宗修道院中,僧侣们喜欢指向佛坛上的佛像,并说:“你在那里。 当你鞠躬时,你屈服于自己。” 他们是什么意思? 你怎么理解的? 你是谁? 你在哪里找到自我? 处理这些问题并不是佛教的腐败。 这是佛教。 有关这种奉献的进一步讨论,请参阅Nyanaponika Thera撰写的文章“佛教中的奉献”。

所有大大小小的神话生物
大乘佛教的艺术和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许多神话生物和生物被称为“神灵”或“神灵”。 但是,再次强调,这并不是重点。 对于西方人而言,通常比起超自然界的人,更容易将肖像画的化身和菩萨视为原型。 例如,佛教徒可能会召唤慈悲的菩萨变得更有同情心。

佛教徒相信这些生物存在吗? 当然,佛教实际上在其他宗教中也有许多相同的“文学与寓言”问题。 但是,存在的本质是佛教深入研究的东西,与人们通常理解“存在”的方式不同。

生存还是毁灭?
通常,当我们问某物是否存在时,我们会问它是否“真实”而不是幻想。 但是佛教始于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对现象世界的理解是一种幻想。 我们的追求是认识到或感觉到失望是他们的失望。

那么什么是“真实”? 什么是“幻想”? 什么“存在”? 图书馆里充斥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大乘佛教是中国,西藏,尼泊尔,日本和韩国佛教的主要形式,所有现象都没有固有的存在。 佛教哲学家Madhyamika声称现象仅与其他现象有关而存在。 另一名叫瑜伽嘉娜(Yogachara)的人教导说,事物仅作为知识的过程而存在,而没有内在的现实。

可以说在佛教中,最大的问题不是神是否存在,而是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自我是什么?

一些中世纪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例如《未知之云》的匿名作者,辩称说上帝存在是不正确的,因为存在等于在时空中采取了某种形式。 由于上帝没有特定的形式并且在时间之外,因此不能说上帝存在。 但是,上帝是。 这是我们许多无神论者都可以欣赏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