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主教堂要點蠟燭?

現在,在教堂裡,在每個角落,你都可以看到點燃的蠟燭。 但為什麼?

除了 復活節守夜降臨彌撒在現代的群眾慶祝活動中,蠟燭通常不會保留其古老的照亮黑暗空間的實際用途。

但是,那羅馬彌撒經的一般說明 (IGMR) 指出:“出於崇敬和慶祝盛宴,每次禮儀服務都需要蠟燭,應適當地放置在祭壇上或祭壇周圍”。

問題來了:如果蠟燭沒有實際用途,為什麼教會要在 21 世紀堅持使用它們?

蠟燭在教會中一直以像徵性的方式使用。 自古以來,點燃的蠟燭就被視為基督之光的象徵。 這在復活節守夜活動中得到了明確表達,當時執事或牧師帶著唯一的逾越節蠟燭進入黑暗的教堂。 耶穌來到我們充滿罪惡和死亡的世界,為我們帶來神的光。約翰福音表達了這個想法:“我是世界的光; 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得著生命的光”。 (約翰福音 8,12:XNUMX)。

有些人還指出使用蠟燭來提醒第一批在地下墓穴中用燭光慶祝彌撒的基督徒。 據說,這應該提醒我們他們所做的犧牲,以及我們也有可能發現自己處於類似的境地,在迫害威脅下慶祝彌撒。

除了提供對光的冥想之外,天主教會的蠟燭傳統上也是由蜂蠟製成的。 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蜜蜂從花朵中提取的純蠟像徵著從聖母瑪利亞那裡得到的基督純潔的肉體,燈芯代表基督的靈魂,火焰代表他的神性。” 由於這種古老的象徵意義,使用蠟燭(至少部分由蜂蠟製成)的義務仍然存在於教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