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聖徒也怕死

一個普通的士兵死於無懼。 耶穌受驚地死了。 我相信艾里斯·默多克(Iris Murdoch)寫下的這些話有助於揭示關於信仰對死亡的反應過於簡單化的想法。

有一種流行的觀念認為,如果我們有堅強的信念,我們不應在面對死亡時遭受任何不適當的恐懼,而應以鎮定,和平甚至感激的方式面對死亡,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可懼怕上帝或來世的。 基督戰勝了死亡。 死亡將我們帶到天堂。 那麼為什麼要害怕呢?

許多婦女和男子的確如此,有些人有信仰,而另一些人則沒有。 許多人幾乎沒有恐懼地面對死亡。 聖徒的傳記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死在永遠不會被冊封但卻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而無所畏懼的人們的死亡床上。

那耶穌為什麼害怕呢? 看來確實如此。 在死前的幾個小時中,有三本福音書描述了耶穌除了平靜與和平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如流血的鮮血。 馬克的福音形容他垂死時特別痛苦:“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拋棄我!”

有什麼要說的?

加利福尼亞耶穌會士邁克爾·巴克利(Michael Buckley)曾經舉行過一次著名的聚會,他在蘇格拉底對待死亡的方式與耶穌對待死亡的方式之間建立了對比。 巴克利的結論可能使我們感到困惑。 蘇格拉底似乎比耶穌更勇敢地面對死亡。

像耶穌一樣,蘇格拉底也被不公正地判處死刑。 但是他平靜地面對死亡,完全沒有恐懼,他堅信合適的人無所畏懼,既不會因人類的判斷力也不會因死亡而恐懼。 他與門徒非常安靜地爭論,向他們保證他並不害怕,給予了祝福,喝了毒藥而死了。

與耶穌相反嗎? 在他去世前的幾個小時中,他深深感到門徒的背叛,痛苦地流血,幾分鐘後,他死了,痛苦中哭泣,因為他感到自己被拋棄了。 我們當然知道,他的遺棄不是他的最後時刻。 經過那一刻的痛苦和恐懼之後,他得以將自己的精神釋放給他的父親。 最後,平靜下來了。 但是,在前一刻,他曾經歷過一次痛苦的痛苦,感到被上帝拋棄。

如果沒有考慮信仰的內在復雜性,即它所包含的悖論,那麼沒有罪和忠實的耶穌在面對自己的死亡時應該流血並內在痛苦中哭泣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真正的信念並不總是像從外部出現的那樣。 許多人,尤其是最忠實的人,必須經過一次考驗,將神秘主義者稱為靈魂的漆黑夜晚。

靈魂的漆黑夜晚是什麼? 這是上帝對生命的考驗,令我們感到驚訝和痛苦的是,我們再也無法想像上帝的存在或在生活中以任何情感方式感受到上帝。

就內在感覺而言,這就像無神論一樣令人懷疑。 盡我們所能,我們再也無法想像上帝存在,更不用說上帝愛我們。 但是,正如神秘主義者指出的那樣,正如耶穌自己作證的那樣,這不是喪失信仰,而是現實中更深層的信仰形式。

到此為止,我們主要通過圖像和感覺與上帝建立了聯繫。 但是我們對神的形像和感受不是神,所以在某些時候,即使對於某些人(即使不是每個人),神也帶走了這些形像和感受,使我們在概念上空虛而親切,乾燥,剝奪了所有我們創造了關於上帝的事物,實際上這實際上是一種霸氣的光,但它卻被視為黑暗,痛苦,恐懼和懷疑。

因此,我們可能希望我們的死亡之旅以及與上帝面對面的接觸也會導致我們一直以為和感覺到上帝的許多方式崩潰,這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懷疑,黑暗和恐懼。

亨利·諾文(Henri Nouwen)談到他母親的去世,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她的母親是一個充滿信仰的女人,每天她向耶穌祈禱:“讓我像你一樣生活,讓我像你一樣死”。

諾文了解了母親的激進信仰,因此期望她臨終的那一幕是寧靜的,這是信仰如何與死亡無懼恐懼的典範。 但是他的母親在臨死前遭受了深深的痛苦和恐懼,這讓諾文感到困惑,直到他發現母親的永久祈禱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回答。 他曾祈禱像耶穌一樣死去,而他做到了。

一個普通的士兵死於無懼。 耶穌受驚地死了。 因此,矛盾的是,許多信仰的男人和女人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