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關於禁食的說法

在一些基督教教堂中,四旬齋和禁食似乎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而另一些基督教教堂則認為這種形式的克己是個人和私人的事情。

在舊約和新約中很容易找到禁食的例子。 在舊約時代,禁食是為了表達悲傷。 自新約以來,禁食具有不同的含義,作為一種專注於上帝和祈禱的方式。

其中一個焦點是耶穌基督在曠野禁食 40 天期間的意圖(馬太福音 4:1-2)。 為了準備他的公開事工,耶穌加強了祈禱,並禁食。

如今,許多基督教會都將四旬期與摩西在山上與上帝同在的 40 天、以色列人在曠野的 40 年旅程以及基督的 40 天禁食和誘惑聯繫在一起。 四旬齋是為複活節做準備的一段嚴肅的自我審視和懺悔的時期。

天主教堂的四旬齋禁食
羅馬天主教堂有四旬齋禁食的悠久傳統。 與大多數其他基督教會不同,天主教會對其成員在四旬齋期間的禁食有具體規定。

天主教徒不僅在聖灰星期三和耶穌受難日禁食,而且還在這些日子和四旬齋期間的每個星期五禁食肉。 然而,禁食並不意味著完全拒絕食物。

在齋戒日,天主教徒可以吃一頓正餐和兩頓小餐,這兩頓飯加在一起並不構成一頓正餐。 小孩、老人和健康受到損害的人不受禁食規定的約束。

禁食與祈禱和施捨聯繫在一起,作為精神紀律,使人遠離世界,將注意力集中在上帝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上。

東正教的四旬齋禁食
東正教對四旬齋禁食執行最嚴格的規定。 四旬齋前一周禁止食用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 在四旬齋的第二週,週三和周五隻吃兩頓正餐,儘管許多外行不遵守完整的規則。 四旬齋期間的工作日,要求會員避免吃肉、肉製品、魚、蛋、乳製品、酒和油。 在耶穌受難日,會員被要求完全不要進食。

新教教堂的四旬期和禁食
大多數新教教堂沒有關於禁食和四旬齋的規定。 在宗教改革期間,許多可能被認為是“行為”的做法被改革家馬丁·路德和約翰·加爾文取消,以免讓那些被教導唯有恩典得救的信徒感到困惑。

在聖公會教堂,鼓勵成員在聖灰星期三和耶穌受難日禁食。 禁食還必須與祈禱和施捨結合起來。

長老會自願禁食。 其目的是培養信徒對神的依賴,準備好面對誘惑,並尋求神的智慧和指導。

衛理公會沒有關於禁食的官方指導方針,但鼓勵將其作為私人事務。 衛理公會創始人之一約翰衛斯理每週禁食兩次。 四旬期期間還鼓勵禁食或放棄看電視、吃喜歡的食物或從事業餘愛好等活動。

浸信會鼓勵禁食作為接近上帝的一種方式,但認為這是私人事務,並且沒有固定的成員禁食日期。

神召會認為禁食是一種重要但純粹自願和私人的做法。 教會強調,它不會產生上帝的功德或恩惠,而是增加註意力和獲得自我控制的一種方式。

路德教會鼓勵禁食,但不要求其成員在四旬齋期間禁食。 《奧格斯堡懺悔錄》指出:

“我們並不譴責禁食本身,而是譴責那些規定某些日子和某些肉類的傳統,這有良心的危險,好像這些工作是一項必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