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弗朗西斯:羅馬有進行對話的職業

教宗方濟各說,羅馬教皇制國家的喪失和150年前羅馬宣布成為意大利統一的首都是一次“機密”事件,改變了這座城市和教堂。

梵蒂岡國務卿紅衣主教彼得羅·帕羅林(Pietro Parolin)在3月XNUMX日宣讀弗朗西斯(Francis)的致辭,該市是該市發起的周年紀念活動。

教皇呼應了當時的樞機主教喬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Giovanni Battista Montini)(即未來的聖保羅六世)的話。他在1962年說,羅馬教皇國的喪失“似乎是一場災難,對於羅馬教皇統治該領土的行為,這是……但天意……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他以不同的方式組織事情,幾乎將活動編排得非常好。”

自1929年起,意大利和羅馬教廷簽署了互認其合法性和獨立性的《拉特蘭公約》,教皇確認天主教會承認教會和國家的獨立作用,但堅持要求“健康的世俗主義” -作為本篤十六世退休教皇。

這位退休的教皇在2012年的宗徒勸誡中,指出“中東教會”,認為這種教會國家的分離“將宗教從政治中解放出來,並通過宗教的貢獻來豐富政治,同時保持宗教信仰的豐富。兩個領域之間必要的距離,明確的區別和必不可少的合作”。

弗朗西斯(Francis)在慶祝羅馬的致辭中指出,羅馬在過去150年來如何成為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城市,但是天主教徒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教會“分享了羅馬人的歡樂和痛苦”。

弗朗西斯接著強調了三個主要事件:1943年1944年納粹佔領該城市達16個月,1943年1974月XNUMX日進行了“可怕的襲擊以驅逐猶太人”。 梵蒂岡第二屆理事會; 以及XNUMX年在羅馬舉行的教區會議,討論了城市的弊端,特別是貧困和周邊缺乏可用服務的情況。

他說,納粹對羅馬猶太人的佔領和迫害是“猶太人住在羅馬”。 他說,作為回應,當天主教徒及其機構將猶太人從納粹手中藏起來後,“古老的障礙和痛苦的距離”被克服了。

他指出,在1962年至1965年的梵蒂岡二世期間,這座城市到處都是天主教主教,普世觀察家和其他觀察家。 羅馬像一個普遍的,天主教的,普遍的空間一樣閃耀。 它已成為普世性和宗教間對話與和平的普遍之城。”

最後,他說,選擇強調1974年教區會議,他想強調該城市的天主教徒如何聆聽“郊區”的窮人和人民的呼聲。

他說:“這座城市一定是每個人的家。” “即使在今天,這也是一種責任。 現代郊區的特徵是太多的痛苦,充滿了巨大的孤獨感,沒有社交網絡。”

教皇說,許多貧窮的意大利人,更不用說移民和難民了,把羅馬視為救世的地方。

“通常,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比羅馬人對這座城市抱有更大的期望和希望,因為由於許多日常問題,我們以悲觀的方式看待這座城市,彷彿注定要淪陷。”

“但不是! 羅馬是人類的重要資源,”他說,並且必須尋求新的方式來更新自身並促進居住在這裡的所有人的融合。

他說,教會每25年宣布的聖年有助於促進這種更新和開放。 “而且2025年還不是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