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正確的意圖”在佛教中很重要

佛教八重道路的第二個方面是正確的意圖或正確的思想,或巴利語中的samma sankappa。 正確的看法和正確的意圖共同構成了“智慧之路”,這是培養智慧的途徑(般若)。 為什麼我們的思想或意圖如此重要?

我們傾向於認為思想無所謂; 只有我們所做的真正重要。 但是佛陀在佛法達瑪達說,我們的思想是我們行動的先驅(Max Muller翻譯):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思想的結果:它是基於我們的思想,它是由我們的思想組成的。 如果一個人說話或以邪惡的思想行事,痛苦就跟隨著他,而輪子跟隨著吸引馬車的牛腳。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思想的結果:它是基於我們的思想,它是由我們的思想組成的。 如果一個人說或以純潔的思想行事,幸福就會跟隨他,就像陰影永遠不會離開他。 ”
佛陀還教導說,我們的思想,我們所說的話以及我們如何行事能夠創造業力。 因此,我們認為與我們所做的一樣重要。

三種正確的意圖
佛陀教導說,有三種正確的意圖,可以抵消三種錯誤的意圖。 這些是:

放棄的意圖抵消了慾望的意圖。
善意的意圖抵消了惡意的意圖。
無害的意圖抵消了有害的意圖。
放棄
放棄是放棄或放棄某些東西,或者否認它。 實行放棄並不一定意味著您必須放棄所有財產並住在山洞裡。 真正的問題不是對像或屬性本身,而是我們對它們的附加。 如果您放棄東西,但您仍然對它們依戀,那麼您並沒有真正放棄它們。

有時在佛教中,您會覺得僧侶和修女“被放棄”。 做出修道院的誓言是一種強有力的放棄行為,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外行人不能遵循八重道路。 最重要的不是要讓自己依附於事物,而是要記住依戀來自於以妄想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其他事物。 我完全讚賞所有現像都是短暫而有限的,正如《金剛經》(第32章)所述,

“這是在這個轉瞬即逝的世界中思考我們有條件的存在的方法:
“就像一小滴露水或氣泡在溪流中漂浮;
就像夏日的雲層中的一剎那,
或閃爍的燈光,幻覺,鬼魂或夢境。
“所以你看到了所有有條件的存在。”
作為外行人,我們生活在財產世界中。 為了在社會中發揮作用,我們需要房屋,衣服,食物,可能還需要汽車。 為了完成我的工作,我真的需要一台電腦。 但是,當我們忘記了我們和我們的“事物”是一連串的泡沫時,就會遇到麻煩。 當然,重要的是不要攝取或積累過多的東西。

善意
“善意”的另一個詞是metta或“仁愛”。 我們培養對所有人的慈愛,沒有歧視或自私的依戀,以克服憤怒,惡意,仇恨和厭惡。

根據梅塔·蘇塔(Metta Sutta)的說法,佛教徒應該為眾生培養母親對兒子的愛。 這種愛並沒有區別善良和惡性的人。 這是一種愛,其中“我”和“您”消失了,沒有所有者,也沒有財產。

無害的
梵文中的“請勿傷害”一詞是梵文或梵文avihiṃsā,它描述了不傷害或不傷害任何事物的習俗。

為了不傷害它,還需要卡魯納或同情心。 卡魯納走的更簡單,就是不傷人。 這是一種積極的同情,並願意忍受他人的痛苦。

八重路徑不是八個離散段落的列表。 路徑的每個方面都支持其他每個方面。 佛陀教導說,智慧和同情心同時出現並相互支持。 不難理解,正確的視野和正確的意圖的智慧之道如何也支持正確的言語,正確的行動和正確的維持的道德行為的路徑。 而且,當然,所有方面的支持都應歸功於正確的努力,正確的意識和正確的專注力以及心理訓練的途徑。

正確意圖的四種做法
越南禪宗老師Thich Nhat Hanh為正確意圖或正確思想提出了以下四種做法:

問問自己“您確定嗎?” 將問題寫在紙上,然後將其掛在經常看到的地方。 黃的看法導致錯誤的想法。

問問自己“我在做什麼?” 幫助您回到當下。

認清習慣的能量。 作為工作狂的習慣使我們迷失了自己和日常生活。 當您對自動駕駛感到驚訝時,請說“嗨,養成能量習慣!”

種植菩提心。 菩提心是為他人而開悟的同情心。 成為最純正的正確意圖; 使我們保持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