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儀式

ansa – 佛教徒 –

如果你要以正式的誠意來修習佛教,而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練習,你很快就會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佛教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儀式。 這一事實可能會導致一些人退縮,因為它會讓人感到陌生和邪教。 對於習慣於個性和統一的西方人來說,在佛教寺廟中觀察到的做法可能看起來有點可怕和盲目。

然而,這正是重點。 佛教是關於認識自我的短暫本質。 正如道元所說,

“帶著自己前進並經歷無數的事情是妄想。 對於無數事物的出現和體驗來說,這就是甦醒。 通過臣服於佛教儀式,你可以平靜下來,放下你的個性和先入之見,讓萬事萬物自行體驗。 它可能非常強大。”
禮儀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要學佛才能了解佛法。 通過修行的經歷,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包括儀軌。 當一個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儀式並完全奉獻自己時,儀式的力量就會顯現出來。 當你充分意識到儀式時,自我和“他人”就會消失,心智就會打開。

但如果你在儀式中猶豫不決,選擇你喜歡的,拒絕你不喜歡的,那就沒有力量了。 自我的作用是辨別、分析和分類,而儀式實踐的目標是放棄孤獨並臣服於某種深刻的東西。

佛教的許多宗派、教派和傳統都有不同的儀式,對這些儀式也有不同的解釋。 例如,你可能會說重複某句聖歌或獻花和焚香是你值得的。 所有這些解釋可能都是有用的隱喻,但儀式的真正含義將在你實踐時展現出來。 然而,無論您對某個特定儀式有何解釋,所有佛教儀式的最終目標都是獲得開悟。

這不是魔法
點燃蠟燭、向祭壇鞠躬或將額頭觸地跪拜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如果你進行儀式,你之外的任何力量都不會來幫助你並給你開悟。 確實,開悟不是一種可以擁有的品質,所以沒有人可以給你它。在佛教中,開悟(菩提)是從妄想中覺醒,特別是從我執和獨立自我的妄想中覺醒。

那麼,如果儀式不能神奇地產生啟蒙,那麼它們有什麼用呢? 佛教的儀軌是upaya,梵文意為“善巧手段”。 舉行儀式是因為它們對參與者有益。 它們是一種工具,可用於將自己從幻想中解放出來並走向啟蒙的一般嘗試。

當然,如果你剛接觸佛教,當你試圖模仿周圍其他人的做法時,你可能會感到尷尬和尷尬。 感到不舒服和尷尬意味著你會對自己產生妄想。 尷尬是對某種人為的自我形象的一種防禦形式。 承認這些感受並克服它們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實踐。

我們在練習時都會遇到一些小故障、按鈕和壓痛點,當有東西推動它們時就會疼痛。 通常,我們一生都會裹著自我盔甲來保護脆弱的地方。 但自我盔甲也會造成自己的痛苦,因為它將我們與自己以及其他人分開。 許多佛教修行,包括儀式,都涉及脫甲。 通常,這是一個漸進且溫和的過程,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但有時您會面臨走出舒適區的挑戰。

讓自己被感動
禪宗老師詹姆斯·伊斯梅爾·福特(James Ishmael Ford,Roshi)承認,人們來到禪宗中心時常常會感到失望。 “讀完所有這些流行的禪宗書籍後,參觀真正的禪宗中心或僧伽的人們常常會對他們所發現的東西感到困惑甚至震驚,”他說。 你知道,遊客們看到的不是禪宗的東西,而是儀式、鞠躬、吟誦和大量的靜默冥想。

我們來到佛教尋求治療痛苦和恐懼的方法,但我們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和懷疑。 我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且不舒服的地方,於是我們把自己裹得更緊。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當我們進入這個房間時,事物會在一定距離內相遇。 我們經常把自己定位在我們可以觸及的地方,”羅希說。

“我們必須給自己一個被感動的機會。 畢竟,這是關於生與死的問題,是我們最私密的問題。 因此,我們只需要對可能發生的變化、向新的方向旋轉的可能性有一點開放。 我會要求人們盡量停止懷疑,允許有可能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你變得瘋狂。 “
倒空你的杯子
暫停懷疑並不意味著採用新的外來信仰。 僅這一事實就足以讓許多擔心以某種方式“皈依”的人感到安心。 佛教要求我們不信,也不不信; 只是要打開。 如果你對儀式持開放態度,它們可以帶來變革。 展望未來,你永遠不知道什麼特定的儀式、頌歌或其他修行可能會打開菩提之門。 一開始你覺得無用和煩人的東西有一天可能對你來說有無限的價值。

很久以前,一位教授拜訪一位日本大師,研究禪宗。 主人奉茶。 當客人的杯子滿了時,主人繼續倒酒。 茶水從杯子裡溢出,灑到了桌子上。

“杯子裝滿了!” 教授說。 “他不會再來了!”

主人說:“就像杯子一樣,您充滿了自己的見解和猜測。 如果您不先清空杯子,我該如何向您展示Zen?”

佛教之心
佛教的力量在於給你這個。 當然,佛教不僅僅是儀式。 但儀式既是訓練,也是教導。 我是你的生命實踐,被提升。 學會在儀式中保持開放和充分的存在,就是學習在生活中保持開放和充分的存在。 這就是你找到佛教核心的地方。